close
近來大台北地區盛傳流行貓瘟,一旦感染到病毒,幼貓比成貓更容易發病;開始 出現的症況可能是無精打采、食慾減低、高燒、嗜睡、嘔吐或嚴重腹瀉,容易與 其他疾病混淆而讓飼主失去警覺心,母貓懷孕初期如受到感染,甚至會造成幼貓 嚴重的腦部傷害........ | |
近來大台北地區盛傳流行貓瘟,其實貓瘟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,只要做好基 礎預防注射,飼主大可放心。貓瘟正確學名為貓泛白血球減少症(Feline Panleukopenia; FP),是流傳於貓隻的高傳染性疾病,主要的病原是貓微小DNA 病毒,不會傳染給人。在過去,貓瘟是貓隻死亡的主因,現今由於疫苗的發明, 只要為你的愛貓確實做好基礎預防注射,一般都能提供足夠的安全防護。 貓瘟較易發生在幼貓、病貓及未施打疫苗的貓身上。一旦感染到病毒,幼貓 比成貓更容易發病;開始出現的症況可能是無精打采、食慾減低、高燒、嗜睡、 嘔吐或嚴重腹瀉,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而讓飼主失去警覺心。貓瘟的傳染途徑 為:接觸到病貓的血液、尿液、糞便及口鼻分泌物。母貓懷孕初期如受到感染, 甚至於會造成幼貓嚴重的腦部傷害。 貓瘟好發於氣候溫暖的季節,在貓群密度高且未做好疾病預防控制的地區, 較有貓瘟爆發流行的疑慮。由於貓瘟病毒在室溫下仍可存活近一年,在不知情的 情況下,如果接觸到病貓使用過的器具,人類也有可能成為傳染的媒介。 如果能即早給予支持療法和對症下藥,幫助病貓保持足夠的體力,以自己的 免疫系統來對抗病毒,同時給予必要的關愛和撫觸,因為貓可能會喪失求生意 志,飼主的堅持和細心照護往往是貓兒戰勝病毒的重要因素。剛出生的幼幼貓雖 然可以藉由母貓初乳得到抗體,但這種被動的免疫力維持的時間相當短,必須靠 後續的預防疫苗來形成更完整的防護。疫苗會促使貓產生保護性的抗體,以遏止 病毒感染。 疫苗雖然有效,功用卻只能早期預防,無法對生病的貓產生效果,所以一定 要在貓咪沒被感染前即予以施打。幼貓在六至八週齡時即需施打第一劑疫苗,並 於滿十二週後補強,以後每年追加一劑。 罹患貓瘟後存活下來的貓,會產生足夠的免疫力,終生不會復發,但會持續 排毒一段時間,週遭環境容易受到病毒污染,必須加強清潔及消毒。未來除非新 加入的貓已完成兩劑疫苗注射,保守的建議至少隔一年以上才能讓新貓加入。 |
全站熱搜